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全国咨询热线:

027-61570395

德育之窗

Moral education

联系方式

地理位置

LOCATION

地址: 武汉市黄陂木兰川旅游区

全国招生热线:

027-61570395 / 61570396

手机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文武双修,方能智勇双全

作者:

校办公室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21-07-14

 

        《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奉行的是「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其实,自天下、家国、企业、个人,其立必遵阴阳之道,其兴必以文武为基,其成必以智勇双全为圭臬。


        阴阳相济,文武兼备,国家才能宏昌,企业才能发达,家庭及个人才能幸福安康。


        由此,每一个人都应「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如此,方能浩然正气充天地,文韬武略有乾坤。

 


        修文不修武, 必为文弱书生——百无用处是书生。


        修武不修文,终为鲁莽武夫——不堪担当大任也。


        文者开蒙智慧(义理圆融),武者提升勇气(杀伐决断);文者顺势而为(知类通达),武者气血流通(柔筋健骨);文者观物取象(创造发明),武者内敛精气(能量充足);文者锦绣华章(诗词曲赋),武者精进担当(不惧不怕)。文到极处必是武,武道极处必是文。文武双修,方能智勇双全。

 


        智, 内圣外王的境界。「知有所合谓之智」,合于道;「四时能变谓之智」,变则通。


        勇,由内达外的精进。「勇,志之所以敢也」,乃尚武精神所铸造的魂魄;「勇也,勇力文武备」


        当代著名军旅作家周涛曾言:人无文,其心必愚;人无勇,其志必弱。


        有文,为人处事,才能通达周全、进退有度;认知世界,才能格物诚意,知类通达;


        有武,行为举止,方能轻灵舒缓、自然放松;认知本体,才能内证为渠,虚豁灵明; 


        文以载道、武以证道。由此可知,文武双修,方能智勇双全;智勇双全,才能保家卫国、缉道安民;事上磨砺,方能智勇归仁,道济天下,由此,才能成就大仁大智大勇之人,才能成为完人。

 


        文以教化、融化、混化为本;


        武以养育、涵养、修养为基。


        所谓文,非风花雪月,非训诂辞章,玩弄文墨。文者,传承古圣先贤智慧,生生不息为文;经天纬地,化成天下为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文;悟道圆明,慈悲喜舍为文。是故文不可不俢也,不俢文,则无以言,无以立,无以彰显天地之德。


         所谓武,非好直辱人,非持强凌弱,攀比胜负也。武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也;克定祸乱、威强澼德也;刚毅率真,直心为道场;担当道义,坦荡君子也。是故武不可不习也,不习武,则勇毅失当,缺失顶天立地之气概。


        《孙子兵法》中,曾对文武的关系,有过清澈的阐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文武之道,如何抵达?“好学近乎知(知)”,道统、学统、政统全面的继承,方能实现智慧圆满;“力行近乎仁”,仁者爱人,忠恕如一,生生不息;“知耻近乎勇”,有羞耻心,知错必改,大道看向自己的不良习性和不符合道的秉性。具体实施时,则君子时中,文武双修,从而身心皆健,智勇双全。


        如是如是,自然“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智勇归仁,方能仁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