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22-10-14
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儿童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其今后一生的发展。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时,必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我认为以谈话、学生讨论的方式最佳。在与学生谈话之前,老师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进行深入地了解,谈话内容事前要有所准备;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武断地作出判断,更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要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注意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当学生对某些问题认识不明确,或有不同意见时,应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
二、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影响学生,形成优良品质
小学生存在模仿性强的特点,而生动形象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又易于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因此,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呢?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业绩,让学生学习后,不仅产生敬爱之情,而且都会以此为榜样照着做。在笔者的学校,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开展以后,校内到处都出现了学雷锋的小组,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好风尚。其次,由于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且往往身教比言传还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学生作出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最后,教师可用与学生年龄相近的先进人物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易于他们接受。例如,有说服力的,特别是学生之间的那些平凡小事,与他们比较接近,更容易产生感染力。因此,教师要注意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为其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教师可将说理教育巧妙地寓于情景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美好的环境中,心灵受到感化,自觉、自愿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情感交流,使得教师的期望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还可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健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书籍,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参加校内外的文艺活动等,从文艺的陶冶中使学生受到教育。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