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全国咨询热线:

027-61570395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地理位置

LOCATION

地址: 武汉市黄陂木兰川旅游区

全国招生热线:

027-61570395 / 61570396

手机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教师如何主导师生关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3-07-04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那么,身处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应该认清”班情“,重视群体的作用和力量。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年执教经验中,我也有一些自己的亲身体会:
 
      一、教师本身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身为小学老师,很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或榜样。那么,漂亮的板书、文明的举止、清晰的思路、有理有据的讲评,都会是学生欣赏和敬佩的地方。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要注意细节。有这样一个事例,至今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位新来的同事,在第一节课上因为hamburger这个单词的读音没有发得准确到位,班里的调皮大王就露出不屑的神情,一边和后面的学生说我以前的英语老师才不是这样读的呢,她肯定是读错了,结果大多数学生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七嘴八舌地开始讲话,课堂失去了控制,师生之间的第一印象非常差,到后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为初次见面,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些微小的细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教师给学生的最初印象,对建立威信又有重要的影响。这位老师因为基本功不够扎实,读错了单词,而造成了初次见面就给学生留下了不好印象,以至于降低了老师的威信。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与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教师必须在学生中享有威信,才可能使教育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练好基本功,开阔思路,灵活处理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教学能力。
 
      二、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
 
      学生是有感情反应的生命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把学生仅仅看作是”物“--装载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的”情感“上。教师仅仅具有思想、智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不能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完成教育目标的。教师还应有情感方面的素质。情感智力是现代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没有情感的参与,认知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从理论上看,情感可以归入其他范畴,而不必归入”基本功“的范畴。但是,教师的情感活动涉及到内心的沟通和外部表现,所以,情感的实施应列入”基本功“的范畴。情感态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教师教授的客观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情感态度是左右他对该教师所教学科兴趣的重要因素。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能感觉到:学生往往因为与某个教师的情感接近,认同并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相反,也会因为与某个教师在情感上排斥,而讨厌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曾有心理学家就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的特征对1756名8~16岁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所列举的好教师的23项特征中,其中有12项是属于情感范畴的。
 
      三、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在这个教学互动的环节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首先教师要具备乐观、自制、宽容和真诚等良好的情感特征并使这些良好的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有乐观的情感态度,而且还要去启发,感染学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使其摆脱挫折,困难所造成的消极情绪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自制,自制力指的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强度,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宽容学生的错误、误解,能真诚地坦白自己,以信任,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
 
     (二)教师应具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以正确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心;善于倾听学生的情感流露,使学生情感得到正常的宣泄;掌握识别和判断情感的技巧,洞察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学生的情感反应做出恰当的回应。
  着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理论,凡有心理现象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心理场,由他的理论引申:凡是有课堂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教师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包含许多要素。从心理角度讲,教师的心理场形成向心力,直接在心理层面促进学生的提高。比如教师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情绪对学生的影响等。积极的心理场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终都有较强的统摄力。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被融入积极的”心理场“思维就被有效激活,注意力处在高度警觉状态,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将极大地发挥出来。
 
     (三)用关爱信任感召每一位学生
 
      身为教师只有把我们最真诚的爱给每一个孩子,关心信任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取向上的动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说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远离父母,异地求学的孩子。在这个学校我们老师就要像孩子的家长一样,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而且还要常常深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关心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学生是不同的情感个体,当老师关心爱护一个生病的学生时,其他同学也会效仿起来关心身边生病的同学。同时,他们也会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怀,在心里为这样的老师建立起一份爱的档案。师爱的这种感化的功能是任何教育手段都很难代替的。在学生与老师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唤醒学生心底对老师的热爱,从而使得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爱学生就要充分的信任学生。有这样一则事例:20世纪初,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半工读学校时,留下一个经典的教育故事:
 
      当时,来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是有问题的青少年,偷摸行为更是普遍的现象。其中,一个男生是有名的”小偷“.然而,马卡连柯却将一大笔钱交给他,让他进城采购学校急需的物品。马卡连柯的决定让学生们大吃一惊:这不是让”小偷“变成大偷吗?他拿这么多的钱肯定是不回来了!再说那个有名的”小偷“,也大受震撼,心跳不止,他怎么也想不到,有崇高威望的老师会如此信任自己。结果,他比任何人都认真地完成了采购任务,并从此信心大增。可见,由于巨大的信任,独自携巨款购物一事,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当然,马卡连柯并非盲目行事,他是看到了那个学生在进步之中,并分析透了此举动会推动其充满信心,还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转变,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相信孩子愿意学好。试想,当我们面对犯过错误的孩子,是否敢于如此信任他们呢?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并且,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我们的天职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在权限范围内给学生一定的职务,让他们充当老师的小帮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的方式在着名教育学家魏书生的理论中都有实践,所以多借鉴一些名人的经验大有裨益。
 
      (四)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要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如果是厌学的学生,就要多和学生沟通,弄清楚其厌学的原因,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年龄虽小,但心思都在玩电脑游戏上,提起游戏内容就精神百倍,但对学习却丝毫不感兴趣。身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就要不放弃,多想对策,从谈论游戏入手,先让学生接受你,之后引导他们了解学习文化知识对玩电脑帮助很大。慢慢地学生如果不排斥学习了,这时就可以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如果是胆小的学生,就要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尝试回答简单的问题,先树立起他们敢于在全班学生面前发言的信心,这类学生多是因为受到的批评多了,所以产生了胆怯的心理。面对陌生的人或众多的人,就会变得缩头缩尾,因此对这类学生的认可,表扬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名家孙云晓就曾说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来,教师如果能多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多给予表扬,那么周围的学生也就会渐渐忽略他的缺点,而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他。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的态度和正确的引导很重要。如果是讲义气的学生,就要和他们多谈心,在处理一些同学间的小问题上跟他们”讲义气“,争取以理服众。这类学生往往头脑灵活,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在思想转变中不可”强扭“,一旦矛盾激化了,”得罪“的就是一群学生,那么引导他们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就要用实例说话分析现在的社会状况,父母的期望,未来的前景,尽量让学生自悟,并走出”小团伙“、”小阵营“.总之在对待学生上要仁者施仁,智者施智,遇到问题多想办法,就一定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和学生相处的非常融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诚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需要在意识方面有全方位的改变,在方法策略方面有大的改进。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并以之为目标,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日常的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