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全国咨询热线:

027-61570395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地理位置

LOCATION

地址: 武汉市黄陂木兰川旅游区

全国招生热线:

027-61570395 / 61570396

手机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惩戒与批评之我见

作者: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17-12-18

    惩戒与批评,恐怕是当今教育界最为忌讳的两件事情。  
  先说惩戒。作为一种所谓的”教育手段“,惩戒曾经流行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古人”当头棒喝“就是最好的例证。当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说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到何种地步,单就受教育者的人权与尊严问题,人们就将”惩戒与批评“判定为”伤害学生心灵“的罪魁祸首,从而打入”冷宫“,并且”永世不得启用“。谁如果有冒犯,他自己将首先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先是领导找你”谈话“,然后家长找你”扯皮“,弄得不好新闻媒体还会爆你的光,出你的丑,说你”师德欠佳“。面对如此种种,有谁还敢”顶风作案“?
  那么批评呢?批评是惩戒的”孪生兄弟“,哥哥成了罪人,弟弟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说惩戒是用物理的方法使犯错误的学生遭受生理的痛苦,从而改正错误的话,那么批评就是用语言情感的手段给予犯错误学生以精神的打击。可见,教师的批评同样伤害了学生,而且”伤得不轻“——伤害的是学生的心灵!如此严重的后果,你还能批评学生吗?
  于是,一时间各种批判与指责之声此伏彼起,不绝于耳,一打开报纸杂志,满眼都是:不要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云云;而应该表扬、赞美、欣赏┅┅等等。好象赞美欣赏之类是万能钥匙和”百消丹“,能包开百锁包治百病,又好象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只要一表扬立马就脱胎换骨似的。
  诚然!激励与表扬,赞美和欣赏的的确确是正面的、积极的和不会伤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手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此相对立的”惩戒与批评“就一定有害并且毫无研究与运用的价值吗?
  发生这样的质问,笔者本心无意与公众时流唱对台戏,丝毫没有否认贬低表扬之法的作用的意思,也不是为惩戒与批评翻案,我只是想抛却世俗与偏见,换以冷静客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它们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教师赞扬和尊重的愿望,一旦这种愿望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内化成为向上的力量。这也就是”表扬之法“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或曰理论依据)。殊不知,表扬过多过滥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和价值,相反还会引起负面效应。老师对学生,不能只表扬不批评,不能一味地”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而对缺点视而不见或不加批评、姑息养奸,那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人对失败的记忆以及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远比从成功中得到教益要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不同学生的教育,有时惩戒与批评比表扬更有力、更有效。
  教师教书育人,提倡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只要能促使学生向着正确面的和良性的轨道发展,都是可以付诸一用的,赞美与表扬是其中之一,惩戒与批评未尝就不属于其列。
  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度的文化素养,更要有优良的心理素质。抗挫、耐挫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题中应有之义。而依靠单一教育手段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经得起社会的考验以及生活的挫折,显然得打个大问号。
  报载:某校小学生杨某,因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遂离家出走。
  另载:某市女中学生周某经常迟到,老师”罚“她写检讨,她因此服药自杀。
  诸多类似事件的发生,使人门更加坚信惩戒与批评的危害。人们却很难想到:如果一个人连正常的批评都承受不起,那他还能承受什么?如果犯下错误又不愿接受惩罚,他的责任感又何在?
  反观上面的事例,再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说:不是”惩戒与批评“多了,而恰恰相反是少了或变味了,导致我们的学生没有起码的”免疫力“。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