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请家长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武”起来!
作者:
甘万正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训练部
发布时间:
2018-06-25
移动互联、支付的年代,小手机里大世界,诚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便捷,但也不可否认许多人被手机捆绑了,成为了“奴隶”——养成了购物不爱出门;下班不爱运动;关灯不爱睡觉等人性退化的陋习。你承不承认?事实就摆在那里!
很多家长埋怨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下了课就机不离手,不三令五申,就不踏实吃饭、写作业。反过来想,身为家长,下了班,你手机离手了吗?
业务忙,可以理解,但至于忙得为孩子树立“手机父母”的榜样吗?

看看大人的世界。前不久好友聚会,人到齐后,大家立了条“饭规”:今天不来电话谁也别动手机,谁动谁买单(再罚100个俯卧撑)!10多个人,彼此吃了一顿“眉目传情”的团聚饭。
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疏远了彼此间的心灵。对沉溺于快捷交流的人们来说,你觉得正常吗?杜甫对李白的那“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思念,今天还有吗?时至今日,我们更愿把自己困在移动互联网、微信里,而不愿同身边的亲人说上一句话。
我们现在物质是充盈了,但精神贫血了!

“贫血”的主要症状是越来越多的人被“手机” 捆绑,乐不思蜀的成为了“科技时代下手机的奴隶”。当然,我们可以理解用手机生存的人,他们要通过手机移动的方式推广自己、推广产品,等等。但一些不以手机生存的人,乐于沉迷虚拟世界,天长日久,渐渐地缺少独立判断,人云亦云;慢慢地缺乏定力,遇事爱跟风;他们缺失用脚丈量大地的力量,只会下了班坐着、躺着,浪费时光。
不仅如此,我们的下一代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这可不是个小问题!手机是把双刃剑,你驾驭它,能够通过高新软件更好的学习、做题、汲取科技带来的知识;你驾驭不好,就会被里边的花花世界所迷惑,整日幻想在虚拟的世界里“笑傲江湖”,对现实生活的人、物、事,慢慢地失去了兴趣。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童趣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孩子,会有什么出息?

所以,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我们的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多看一看祖国的大好山河,少浏览屏幕上的神灵仙山;多带孩子与人交流,少让孩子在游戏世界里“大杀四方”;多让孩子参加运动,少让孩子在虚拟世界里“飞驰”。
通过武术运动,能够有效塑造孩子健全的品格与人格。这不是打广告,而是在郑重的说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武术,为什么能够延传千年而长盛不衰;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推崇“尚武精神”?因为武术文化有着厚重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大到国家是东方的脊梁,小到个人,也是人之脊梁。中国人自古崇文尚武,孔子说:“有文事者必通武备.....”,一个人有无作为,要从小抓起,从小就要培养文武之功。

简单来说,武术具有强身、防身、医身、乐身的功能。当然功能丰富、厚重,就不一一列举了。
强身:强健肌体,不至于有点小风小雨孩子就感冒。做什么事身体都是本钱。长大了工作是,上学时同样如此。没有好身体,一切都是浮云。
防身:学武不为逞强、出风头,但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危险,首先有防范意识,不至于吓傻了;其次会些一防身功夫,不吃眼前亏。
医身:一个人从小到大,不可能不生病。通过武术的锻炼,最起码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些小毛病,随着血液的流通,也就一通百通,身体变成“小老虎”了。
乐身:爱动的孩子,精神都特别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更为关键的是运动不仅促进身体发育,还可开发思维的活跃度。

“很多孩子喜欢玩手机,那是他觉得手机里面游戏更吸引他,久而久之,孩子眼睛毁了,身体弱了,小小年龄,就带上眼镜,没有生龙活虎的劲儿。”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大致如下:“因为爱,给孩子手机;因为爱,让孩子放下手机。妈妈爱你,所以给你用手机。是希望你能用上科技进步的成果,给想象力插上翅膀,翱翔在互联网的无尽知识空间;也希望你能善用手机里的学习辅导工具,学会自己主动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永远不落人后;你可以随时用电话找到妈妈,妈妈用定位也能知道你放学走到哪了,这都是妈妈的关心。妈妈爱你,所以让你放下手机。你要分清虚拟和现实,网络之外同样有着众多有趣美好的事物;不要过度沉迷于电子游戏和虚拟的朋友,适时抬起头多出去走走,多结识身边的伙伴,不虚度少年青春;妈妈希望你学会自控、自律的好习惯,主动放下手机只是其一,未来的生活里,这个好习惯会让你受益良多。”

学生儿童“邂逅”手机,还引发出过度沉迷,影响学习和身体发育,造成亲子冲突等社会问题。最犯难的是家长,既要保障孩子接触先进科技的必要性,又要担心孩子自制力差会深陷其中。
所以,要想平衡好孩子与手机的关系,就要转移兴趣点。我认为武术是最合适的项目之一,它既有民族文化的厚重感,又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感。文武双修,自古也是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可见,通过习练武术,平衡孩子与手机的关系,势在必行!
木兰山文武学校
2018年6月25日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