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全国咨询热线:

027-61570395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地理位置

LOCATION

地址: 武汉市黄陂木兰川旅游区

全国招生热线:

027-61570395 / 61570396

手机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起!

作者: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19-03-20

 
        众所周知,芬兰是一个以“成功”著称的国家,但它却致力于把“失败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普及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相应地,我们也看到国内很多“玻璃心”的孩子,输不起、怕失败。他们的口头禅是“不行,我就要赢……”稍有不顺就哭闹、发脾气或再也不敢尝试。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缺乏失败教育。输不起的孩子背后,往往折射着家长对失败的认识误区以及不当的教育理念。
 
 
        在当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体验。作为家长,究竟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失败?又该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失败?
 
        不刻意保护孩子,挫折是一种历练。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免不了有挫折,比如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发生冲突,竞争中处于劣势,受到不公平待遇等。挫折来了,孩子往往有情绪,家长也纠结。实际上,失败、挫折不一定都是坏事。
 
 
        我女儿小学时很想当三好生,成绩也拔尖,可三好生班里也就两三人,所以一直都轮不上。五年级开始她在我任校长的学校就读。六年级时,老师问我是否给予照顾,我说,不能刻意照顾,后来也就一直没当成三好生。女儿心里多少有点遗憾。我觉得,人生本来就是有遗憾的,在成长历程中留一点遗憾,会是一种很特别且弥足珍贵的财富。没有当成三好生的经历,让女儿拥有了难得的平常心。我没有给予照顾,自认为这是一步好棋。
 
        孩子碰到失败、挫折,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要冷静对待,想办法把失败、挫折变成挫折教育。教育的艺术,讲究“知、情、意、行”的统一。引导孩子如何应对挫折,这是“知”;让孩子多体验,这是“情”;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这是“意”;最后恰当解决问题,这是“行”。有了这个过程,就有可能把“坏事”变成历练的好事。
 
 
        其次,不宜过早介入。摆平不等于教育。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直面人生中的风雨。先让孩子充分体验,难过也罢,哭泣也罢,等有一定情绪体验后,再与孩子聊聊。
 
        再次,给予应有的启发与疏导。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困难前后特别需要家长的亲情支持。有时候孩子会钻牛角尖,家长要与孩子分析得失,吸取教训。
 
        孩子的成长,事事成功,不等于以后就有大作为。实际上,幸福人生,不取决于成功,而是取决于人格。所以,孩子的教育,不能过于追求功利的成功,而应该培育健全人格。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家长刻意打造的荣耀中,不一定利于人格发展。倒是不断经历成功与失败,有喜有泪,那才是真实的生活,那才会更容易拥有健全的人格。
 
 
        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家长太想赢。
 
        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课——我们要教会孩子失败之后不受伤,在失败后看到光明。
 
        为什么有些孩子跳楼?就是他经受挫折后,觉得就一败涂地了。当孩子遇到困境和失败时,家长带领孩子去寻找一线亮光和希望,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因此,父母需要做到:
 
        第一,以身示范,在自己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给孩子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第二,当孩子已经面对失败或者挫折时,首先要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要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感体验,教会孩子方法去排解情绪,发泄法、注意力转移法、自我鼓励法等都可以使用。同时,启发孩子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孩子最终走出困境。
 
        另外,很多家长也是“玻璃心”,不愿正视孩子的失败。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家长太想赢。受社会成功学影响,一些家长过度攀比,认为孩子考高分、上好大学才是所谓的成功。然而,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将来有好的婚姻并能教育自己的子女,才是家庭教育所言的最终成功。
 
 
        不培养病态“奋斗者”,过度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
 
        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比较崇尚竞争,所以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这实际上是家长的认识误区。既过高地估计了竞争的正面意义,也没有弄懂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时下主要问题是家长过度焦虑,而且把这种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孩子过早过重地背负着相互比较的重担。
 
        家长过早地让孩子参与竞争,有诸多危害。
 
        首先是破坏孩子合作的能力。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也是他竞争能力的表现,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培养孩子的诚实、友善、宽容……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应该培养他的好品行、与人相处合作的行为,这就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过分强调儿童的竞争,可能是导致儿童挫折的重要来源。因此导致的痛苦会让儿童对他人持有敌意,其结果只能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我们从历史的经验发现,有不少所谓的“成功者”并不快乐,总是活在焦虑与紧张之中。
 
        一些家长确实将孩子训练得非常有竞争意识。孩子从小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但它的副作用也显而易见。儿童从小被训练生活在各种选拔和竞赛之中,他往往以成人社会的评价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这样就失去了他童年的乐趣,从小就扮演着“小大人”这种社会标准角色。这种所谓的成熟是以扭曲儿童的天性为代价的。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过早地被培养出竞争意识的儿童,将来很可能成为极端的功利主义者。他的心理可能无法与未来的社会建立正常的链接。
 
        再次,研究发现,儿童压力过大,会影响到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儿童身高和生长发育。过多的压力,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同样影响他的生理的发展。
 
        所以,我主张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在一个比较轻松的自由、愉悦的环境中生长。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为何要求儿童长成一样的模式呢?每个孩子是按照自己独特的成长规律生长着的,顺应天性、因势利导的培养方式才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
 
木兰山文武学校
2019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