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全国咨询热线:

027-61570395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地理位置

LOCATION

地址: 武汉市黄陂木兰川旅游区

全国招生热线:

027-61570395 / 61570396

手机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构建和谐新课堂  践行教育新理念

作者:

文教部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21-09-09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可以这样说,“得课堂者得教育,失课堂者失教育,优课堂者优教育”,课堂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我们践行一切先进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杜郎口归来后,大家都涌动着一种激动和钦佩,在我们还不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不妨立足于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从构建和谐新课堂入手,守住教学阵地,发挥课堂功效,发挥自身潜能,节约教育成本,力争最佳效益,在实践上努力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理念。

 


        1、面向全体,关爱学生——“让课堂充满爱”,这是和谐课堂构建的前提。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学生做人的价值,使之获得做人的尊严,甚至唤醒其沉睡的灵魂!课堂上,一个信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中肯的评价,一次友善的提醒,一句温馨的提示,可以疏通师生之间的隔阂,可以使学生调整到极高的心理状态,可以引领学生沿着自信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相反,蔑视的眼神、不耐烦的举止、声色俱厉的呵斥、体罚和变相体罚,则一步步摧残孩子的心灵、严厉打击学生的求知欲,甚至给孩子播下仇恨的种子,为教育埋下败笔甚至是祸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


        2、终身学习,锤炼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教师素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必要条件。


         战争的胜负不在于兵而在于帅,西方的军事家拿破仑也说过同样的道理,“一只羊统领的一群狮子打不过一只狮子统领的一群羊”。老师要想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优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材,自己首先要成为帅才,有看家本领,这个本领就得从博览群书中来,从雄厚的底蕴积累中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来!台上一分钟的成功,需要台下十年功的砺炼!课堂上,你得锤炼语言,提高演讲技巧;你得统观全局,适时驾驭课堂;你得遨游题海,避免课堂卡壳;你得充满智慧,了解学生动态;你得练好书法,赢得几个“粉丝”;你得富有幽默,运用恰到好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反思,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追寻全国各个名师成长的足迹,哪有不听上千节课就能一举成名的?哪有不读上几千万字的教育名著而自己就能著书立说的?哪有一个不兢兢业业、踏下身子做学问就能全国各地巡回演讲的?


        3、根除败招,精心设计——“用心血备课”,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所在。


         作文教学有句话叫作“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可以这样讲,“课似看山不喜平”,设计课堂,要精雕细刻,不可浅尝辄止。筛选的资源,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不仅要有时代性,而且要有实用性;设计的问题,不能过深也不能过简,关键是要有启发性。教师的调度既要波澜壮阔,富有激情,象关东大汉执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又要风和日丽,风平浪静,象十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晓风残月”。教师的语言必须经过仔细推敲,避免随意性,语调要讲究抑扬顿挫,不能平铺直叙。导入语要如磁铁;提问语要如投石;评价语要如熨斗;讲述语要如标尺;铺陈语要如架桥;结束语要如撞钟。在备课理念上,要想方设法变教案为学案,尝试将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课堂上去。另外,老师也要设计好自己的形象,做到仪表大方,衣饰得体,教态自然。授课前就应该增强计划性,规划出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分配表”,该教师讲的,教师可以“洋洋洒洒”,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该学生讲的,教师应该“洗耳恭听”,适时点拨,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流程一气呵成。


         4、置身课改,学为主体——“给我一双慧眼”,让新课改成为构建和谐课堂的新契机。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有一双发现课程资源的“智慧”的眼睛,用这双眼睛,不仅挖掘教科书中的有效资源,更要善于激发学生体验的内驱力,充分利用学生体验这一无形资源,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特别是教师要善于用“智慧”的双眼捕捉和开发课堂上的创设性的课程资源,这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因为它是“真实的”,来源于学生的真情实感,发自学生的内心体验;因为它是“亲切的”,它由学生亲身感悟,是学习者容易接近的现实情感;它是“开放的”,它可能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思维是发散的,有时甚至是智慧的火花、灵光的闪现;它是“长久的”,它可能会因为触及学生的心灵,而更具长远的教育意义,给学生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发挥教科书所不具备的作用。在课堂上用这样一双“智慧”的眼睛,挖掘学生真心体验的感受,不仅学生会从中收获思想的价值,教师也将会收获教学智慧。我们经常提到有教无类,对学生应因材施教,其实操作起来并不困难,课堂教学做到六个不同就行了,即备课不同、教法不同、作业不同、试题不同、要求不同、批阅不同。

 


        总之,教师要在充满挑战的教科研阵地上默默耕耘,要在学校的管理舞台上不辍劳作。要把握战机,层层拔高;要居高临下,大胆创新;要以学促教,以教为乐;要站高望远,高唱时代的主旋律,时时刻刻展现出新时代教师亮丽的风采,我们的态度是:旗帜鲜明,全心全意抓新课程改革不松劲;理直气壮,一心一意向课改要质量不动摇!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正在全新的教学领域中刻苦钻研,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这将成为繁荣我市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教育科研发展的原动力,愿这一力量生根发芽,根深苗壮,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