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全国咨询热线:

027-61570395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地理位置

LOCATION

地址: 武汉市黄陂木兰川旅游区

全国招生热线:

027-61570395 / 61570396

手机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任务中

作者:

文教部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21-09-18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中,中小学信息技术的一个理念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它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任务中?通过新课改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和体会。


            一、课堂任务贴近学生生活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师生日常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都会不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学生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并不是白板一块,他们都带着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带着自己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和态度,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和意志特征,它们会成为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和起点。学生也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变。如果课堂任务和学生的生活贴近,联系生活,缩短学生和学习内容的距离,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和老师消除隔阂,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四肢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所以在选题时,教师一定要切实照顾学生的感受,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作为课题,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得心应手。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感同身受,想学生之所想,把握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

 


            二、学生任务有趣味性


            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感到有趣就积极参与,感到无聊就漠然置之,感到厌倦或不满就加以抵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在其教育学专著《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曾经这样写到: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


            在讲解音频处理技术时,一上来讲技术学生肯定不爱听,如何导入呢,最后我放了一段侯宝林老先生的经典相声《绕口令》,一上课放给学生听,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不拘形式,学生可以录一段歌曲,一首诗(我给学生准备的是余光中的《故乡》),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学生,并为学生尽可能创造合适的教育环境,并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这里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投学生之所好,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贴近学生。

 


            三、课堂有学案准备,提供后勤支援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主导,这里得到可以理解为如同电影中的“导演”,既然是导演,就要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后勤保障,学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学案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习目标


            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这部分虽然篇幅小,但却不可或缺。


             2、操作步骤。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在过去的一年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技术颇有些欠缺,成为体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桎梏。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我们为学生提供完备的任务步骤,比如我们在讲动画制作时,步骤较多,我们制成详细的步骤,学生听课有不明白时可以参考学案,当然做得比较快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任务,是分层教学成为可能。


            3、疑难问题详解。对本节课中容易出现的疑难问题加以讲解和阐述。


            4、自学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的感悟感远比老师教授的印象深的多。


             5、拓展与思考。教师既然是主导,就要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判,从而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体会过程与方法。

 


            四、合理分组,循序渐进


             在确定主题任务后,合理的分工与和谐的合作会大大促进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在过去的一年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分工合作需要循序渐进和老师的积极引导。


            在进行综合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分组,四人一组,但有分组无合作,效果不明显,逐渐我们意识到强扭的瓜不甜,我重新调整了策略。首先对于分组合作在政策上倾斜,加以引导。我再检查学生的作品时,发现个别作品写了两个人的名字,名字还很有创意,为鼓励合作,我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表扬了这种合作模式,并在加分时,增加了加分,学生在以后分工合作逐渐增多。其次在搭配方式上让学生自由搭配,志同道合的学生凑到一起,分组两人三人不等,并没有硬性规定。经过调整,效果大为改观,但也有新情况出现,个别同学凑到一起和老师打游击,不认真完成任务,对此我又对人员搭配进行了干预,进行高低搭配。


            总结: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通过合理设置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任务的任务;提供学案,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在学生做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指导;循序渐进,合理分组,学生能够愉悦高效地完成课堂任务。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评价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