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探索与体会
作者:
文教部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21-12-02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空间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地理教学可以根据地理现象的具体特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
因为各地理要素之间,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内在的规律性,还有其发展性、变化性的特征,这些都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地理思维、地理观念、发展观念以及可持续观念,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为有利的。而就地理教学而言,注重和强化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使学生真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实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成功的尝试。
一、重视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创造性思维,是敢于突破传统的习惯所形成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发现未知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思想动力。创造性思维应该博取众长,然后走自己独特的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精神,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设想把课堂教学引向社会实践,夯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从社会实际生活中选题,通过一系列的考察、采访、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素质教育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其本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学习知识与社会需要的结合度,从而为学生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项思维。它要求展开想象,对已知信息或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就是学生养成对一些较抽象的、关键的地理原理和现象,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层次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从而达到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判断推理,发挥好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判断,是指对地理事物断定的思维形式;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判断推理是地理思维活动由浅入深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地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联想的条件,使他们的思维层层深入,追根寻源,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相关知识,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几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其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多种方法并用,重在教学效果,重在引导好、启发好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活动,以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研讨性学习氛围。这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要素或要求。只有牢牢把握这个基本点,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地理学科创新教育的目标。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