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精彩习作,从欣赏开始
作者: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16-06-07
习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习作。习作评价又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在作文评改中许多老师评价学生作文往往是批评多,表扬鼓励少,致使学生失败的感受多,成功的体验少,大大挫伤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习作兴趣不高,畏难情绪大,习作困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评价习作时,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习作”亮点“,珍视每个孩子习作中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弘扬学生个性的体验和发展,有效地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让学生之间多一些相互欣赏,少一些相互批评。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作文讲评课,教师选出班里写得较好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品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大多是习作的不足之处,本来一篇优秀的习作,成了人人攻击的”靶子“。小作者低着头一言不发,脸涨得通红,写作的热情在这一片声讨中无声无息的熄灭了。看到这一幕,我深受启发:如果我们帮助每个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亮点“,必将进一步树立孩子们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热情。比如:可以让学生说说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自己学习。或者文章哪个词、哪句话运用的恰当,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这篇习作的感受。这样不但使小作者信心倍增,更重要的是欣赏作品的同学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1、欣赏与摘录相结合,在欣赏与摘录中品评。每个人都期望被认同,被肯定,孩子们尤为如此。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作文写出来以后,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大胆的贴在”我是小作家“展示栏上,然后引导其他同学将这些习作当做名家名篇来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寻找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在自己所欣赏的作品旁边标上记号、写上评语,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作为自己写作的参考资料。这样,一方面对写文章的小作者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另一方面作为评阅者,如果看到别人的评价与自己的不谋而合时,会由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感到自己的鉴赏是有一定水平的。这样,作为作者与评阅者,学生就获得了双重的心理满足,对作文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对于以后的写作会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
2、欣赏与交流相结合,在欣赏与交流中品评。及时交流与反馈,是作文评改课的一项主要活动。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对别人作文的欣赏进行相互交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满足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进行作文指导(在交流中相机进行渗透)的一个必要手段。课堂上,引导学生相互谈谈自己欣赏其他同学的哪篇作文或者作文中的哪一处,并说说理由。然后,请小作者绘声绘色的读读自己的习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请愿意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加入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交流局面,让学生从欣赏别人的作文入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是欣赏的最终目的。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感受,贴在被读作文旁边的”作文展示栏“里,进一步深化欣赏与交流,这又是欣赏之外的另一种收获(不知不觉中练习了写读后感)。
二、多一些相互欣赏与自我展示,少一些批评与否定。
无论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渴望被人认同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尽量减少欣赏的挫折感、失败感。
1、自我寻找”亮点“。学会寻找自己习作中的”亮点“,是学生展示自己、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习作虽然大多是平平实实的,但是在平平实实的习作中也不乏得意之笔,有时是一个词句的运用,有时是段落的安排,有的是开头开得好,有的是结尾结得妙?作文写完后,让学生进行自评,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令自己满意的地方(如选材、立意词句乃至一个标点的新颖用法),并写上为什么。这样,学生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的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在寻找之中,学生就会反复得思考、品赏自己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得意之处,对自己认为满意的地方好好品尝,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就顺手改之。这样,学生不仅品赏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得到了自我评改的快乐。
2、自我展示”亮点“。当学生通过自我品赏、自我评价找到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文中的”闪光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在班级中进行自我展示,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写《感谢》这篇习作,我组织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得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亮“在何处。这样一来,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他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在下次习作中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满足和快乐,真正写出了自己要感谢的人。随后我又组织学生把自我评改后的习作贴在”作文展示栏“上,并要求该同学随时随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品评修改,看看还有哪些”闪光点“可以”挖“出来,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也一一改正,从而是自己的作文处处都有”闪光点“。
三、多给学生一些相互欣赏、自我修改的机会,少一些教师的包办代替。
1、互读互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大家共同修改。“为进一步发挥集体合作的优势,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朗读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谈谈自己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若有不同看法好意见,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然后结合大家的讨论结果,小作者本人再进行修改,使自己的作文更完美。
2、自读自改。修改作文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不管学生是只改了一个错字、还是更换了一个标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比教师精批细改得体无完肤要强得多。比如,在听我校黄老师执教的状物作文《铅笔》时,老师用身边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通过从”看、闻、听、摸、想“五个方面展开习作。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老师及时组织学生品评学生习作的某一部分,不但写作的这位同学听了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如何改正并更好的写下去,而且其他同学听了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也知道自己的这部分应该怎么处理会更好。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四读自改法“在读中自我修改作文:一读,通读全文,立足全篇,对照习作要求,从选材好组织材料上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三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句和标点符号;四读,有感情的朗读,全面检查润色。这样,学生在边写作文的过程中边进行修改。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已经成功的展示在大家面前。
总之,一篇好的习作,既需要老师的精批细改,又需要学生的相互欣赏和自我修改。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发现学生的习作”亮点“。学生的写作兴趣才会被激发,才能写出更好的习作,写作水平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