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全国咨询热线:

027-61570395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地理位置

LOCATION

地址: 武汉市黄陂木兰川旅游区

全国招生热线:

027-61570395 / 61570396

手机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教学目标的落实

作者: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13-11-25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实践证明,情感同兴趣一样,是人们力求认知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人倾向,也是推动人积极思考和创造的内心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上论述充分说明了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上论述充分说明了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学习的原动力。由此,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学习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影响
 
      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对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缓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它包括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品质以及内心体验和心灵的丰富等诸多方面。态度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或事物的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志向,其中蕴含着一定的认知抉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明确学习责任,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的主导作用潜伏、律动在”学“的奔流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从而逐渐建立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联系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的判断标准。实践表明,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实现价值观的三个有机统一,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相互沟通,以实现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强调说明两点:一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误认为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们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其独立意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像一条红线贯通于语文课程的每个学段,贯穿于全部的语文教学活动之中。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1、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传奇动人的故事,启迪心智的寓言等,这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无不倾注了作者真实、深沉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全身心地去领悟、揣摩作者的情感基调,并联系学生的认知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恰当的方法,手段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教材中优美动人的故事传闻,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等深入学生的心灵,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并内化为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2、关注过程,在积极互动的交往中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价值观。要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间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成为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
 
      3、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实践证明,学习过程也是由各种心理过程构成的。学生在认知,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以参与求体验,创新求发展“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敢于大胆表现自己,发言积极,教师就应该多给予表扬,鼓励,并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有的学生表现为急躁、轻率,教师就应着重培养其沉着、耐心的品质;有的学生表现为胆小、怯懦、优柔寡断,教师就应着重培养其勇敢,果断的品质;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苦恼的情绪,教师就应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化解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其坚定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战胜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总之,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发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受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来说,理解、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当这种力量转化为意志,它就成了坚强性格和完美个性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运用情感,让它在学生的道德感中转化为意志的动力,会给班级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个学生,经常私自拿父母的钱旷课去打电子游戏。通过家访,我了解了这一情况,经过反复教育,有所改变,我安排他去卖废纸并保管卖纸所得的钱。当时,他感到很意外,说:”老师,我不行。你还是派一个好同学来管钱吧!“我说:”你是怕管不住自己吧?“他点点头。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会做好这件事,你一定能战胜自己!“他很感动,给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几个月来,班上卖废纸的钱他都用心保管着,从未出过差错。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且给他在思品评价上加了五分,激发了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信心。
 
      四、以”严“开路,疏导学生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否则师生关系就会出现两个偏颇:一是师生之间过于庸俗,失去了原则性;二是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这两种偏颇都能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班主任严格的要求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进行疏导。所谓的“科学疏导”内容有三:其一“因时而导”,即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疏导。其二“因人而导”,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疏导。其三“因事而导”,根据学生所做的事情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疏导。例如,我班有个男同学,上课爱做小动作,其他任课老师对他也有这样的反映。老师几次当众批评他,也没有效果。有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发现他又在做小动作,我没有当众把他叫起来,只是把讲课声音提高了八度,在他抬起头来时,我又看了他一眼,他马上安静下来认真听课。下课以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以为又要挨批评,把头低下了。我和颜悦色地问他:“老师讲的课不好对不对?”他没有回答,只是变换了一下站立的姿势,我又问他:“老师讲得听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课外活动时间老师再给你补课。”“老师,都是我不好,我也知道做小动作不对,可我老管不住自己,您不批评我,还要为我补课,呜--”说着说着,他哭开了。我趁机对他进行了开导教育,并让他以后逐渐养成自觉的习惯,从此以后,他逐渐改掉了上课做小动作的习惯,成了一名守纪律的好学生。
 
      五、“公正”为尺,评价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经常地评价自己学生的工作。”我认为,教师的评价应当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认识到爱护集体,照顾别人等行为是对的,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等行为是不对的,而且亲身体验到由于爱护集体受到表扬赞赏的光荣可喜,由于只顾自己受到批评责备的羞耻悔恨。正是这种评价所激起的感情成了学生未来行为的动力,因某种行为受到舆论褒奖所激起的愉快感情成为学生巩固、继续这种行为的力量;因某种行为受到舆论谴责所激起的感情成为人遏制、中断这种行为的力量。因此,在教育中我力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我班有个男同学,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可是对班集体很关心,放学总是最后一个走,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教室里的桌凳坏了,他总是悄悄地修好。对他这种行为,我总是及时地表扬。全班形成了热爱班集体、团结向上的好风气。
 
      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认识到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魅力。它似绵绵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似一团热火融化了学生心灵的坚冰;它似一把万能的金钥匙,能开启每个学生的心扉。今后,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还会巧用“情感”这把金钥匙,管好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