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浅析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作者:
饶微微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文教部
发布时间:
2018-05-17
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参与体验。体验,百科全书的解释是:动词,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生经历,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人或物或事物进行了解,感受。体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种张力场。在体验中,主体可以通过想象、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最后,又使经验化为内在的感悟,使感悟到的东西化为知识经验。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验成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理念。英语教学不再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孩子们重要的学习方式,孩子们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小学英语的学科内涵,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现在有很多课堂都运用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们似乎也想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但实质上,我们依然看到或听到,部分学生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与他们已有的知识没有多少关系,学习没兴趣,学不会;对教师的提问,回答千篇一律;对教师要求完成的任务,反馈单一;许多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敢想、不敢问、不敢做、不敢说。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学生通过充分体验,感受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呢?
一、活动要让全体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有效性的目标追求,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予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高效的英语课堂。只有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实和有效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则成为观众,这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一些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活动实际上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导致活动乃至教学的效果也只是局部的。
2.没有机会参加活动的学生会对今后的活动失去兴趣,容易成为活动的观众或旁观者。
但是,在下面这个案例中,不仅全体学生都参与了,都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

案例1:教学句型“What is it doing? It’s flying /walking/⋯⋯”的教学片段。
游戏活动:你做我猜
活动目的:复习并操练句型“What is it doing?”
活动方法和过程: ①授课教师事先把一些表示动物及其动作的单词写在卡片上,然后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学生并前后站立,前面的学生手持卡片向全班呈现单词;讲台下的学生认读单词后一起做动作,并齐声问:What’s this? What is it doing? 后面的学生根据全班同学所模仿的动作,猜测卡片上的单词。②同桌之间开展“你做我猜”的游戏。
在案例1 中,虽然在讲台上竞猜的学生是有限的,但其他学生也有明确的任务:认读单词,并用问句提问讲台上的学生,与讲台上竞猜的学生一起互动和交流,让每个学生觉得“活动需要我”和“我需要活动”。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单词,操练了所学句型。之后,授课教师组织同桌之间开展活动,这就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进行活动体验,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得以提高,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二、活动重兴趣,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案例2:教师在讲授句型“Is this your jacket?”时可以这样设计的:
上课铃一响,教师拿着一件夹克衫走进教室,一边用疑惑的眼神巡视学生,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this?学生们都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到底是谁的。只见授课教师把衣服交给学生,要求他们用句型“Is this your jacket?”寻找它的主人。那么,寻找物主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操练句型的过程;之后,授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很多图片,让学生用句型“Is this your⋯?”做“猜一猜”的游戏;最后,授课教师拿出一些文具,要求全班学生找到文具的主人,看谁最快完成任务。

思考:实践表明,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情景生动、有趣。情境的体验,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观察、思考、发现、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情境创设是教学活动良好的开端,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从而创设出现实的、完整的、富有教学意义的学习情境,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
在案例2 中,授课老师创设了寻找jacket 和文具主人的生活化情境,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在活动中,学生不是在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这样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木兰山文武学校
2018年5月17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