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
文教部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21-11-11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或简称美育,它是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于自然、社会、艺术等方面美好事物,对教育对象施加审美影响,使他们追求美的事物,美好生活,进而美化主、客观世界,塑造完美人格。
中学语文教育实践和经验证明,美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促进智力结构的改变,发展学生智力。人的智力结构是由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构成的,而智力结构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作用。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从而使学生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加快学生成长速度。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体会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极其丰富,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依照美的规律“情动而辞发”的精品,作为美的信息载体几乎包含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美的积淀。
比如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中描绘的各类人物形象美、思想美,实际上是社会美的艺术反映。
编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本身就是艺术美的构筑,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访问模范先进人物,以及语文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饱含感情的朗读、优美的板书设计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一切就构成了语文审美教育的全部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自然美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
一、再现语文课文中描写的自然形象和画面,就是引导学生具体感知自然物的形姿状貌,领略自然物的形态美,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身在画中”的美感。
二、体味自然形象和画面蕴涵的感情。在再现自然形象与画面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体味自然形象与画面蕴涵的感情,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感受深入化。作者写文章是画中含情,引导学生读文章是由画生情。只有使作者寄予的感情和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才能达到披文入情,取得深层的审美享受。
三、领悟自然美的理性内容。课文中描写的自然美,不仅是对原始自然美的再现,而且还包含了特定的内层意蕴和理性内容,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
在语文教材中,语言是美的信息载体,进行语言美的审美教育,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理解语言的意境美、深沉美、含蓄美。
我们在进行语言美的教学中,应该从意境美、深沉美、含蓄美探索作者艺术美的再创造,通过这美的信息载体,感受美的客体,获得审美情趣,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性灵的陶冶,使学生领悟优美的艺术意境、巧妙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写作技法,受到语言美的教育。
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语文教育,按照时代的审美意识的要求,教师借助审美媒介,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训练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任务之一。因而,正确认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认真探讨美育中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应当成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