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能力
作者:
来源:
木兰山文武学校
发布时间:
2022-08-05
科学是与日常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学科之一。经过多年日常生活、观察、交往的初中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概念。正确的概念对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学习上的一种正迁移现象。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日常概念是在日常交往中个人生活积累中形成的,它的含义往往不够确切,不一定能正确反映事物现象和本质。而错误的日常概念往往起着一种干扰、混淆的负面影响——造成负迁移的作用,认识这些错误概念的形成原因,找到它们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清除、摒弃错误的概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今高科技发展对跨世纪人才的需求,更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错误概念的形成产生的负迁移
1.常生活中一些非科学语言的影响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中美进行乒乓球比赛后一位记者报道:“中国乒乓球队大胜美国队。”另一篇报道则是:“中国乒乓球队大败美国队。”略懂汉语的美国人不可理解的是:不管怎样说都是中国队胜了美国队。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说成是水(蒸)气,把重力、质量混为一谈。把铁的密度比木头大说成“铁比木头重”诸如此类,足以说明汉语言词汇的丰富,同时也为我们物理概念的辨析留下了“隐患”。
2.适当地类比、联想形成的“想当然”
对一些不常感知到新事物,往往会从旧知识推广出来,并且有时反应还相当迅速。在学习液体压强公式P=ρgh后,学生知道同一液体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在学习浮力知识后不适当地联想:认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在越深处受到浮力越大。这一些都是直感型负迁移的例子。在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方法,力戒“想当然”这类轻浮学习态度。
3.实的感觉、错误的理解
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实际感觉是十分的敏感和真切,而这种真切的感觉却往往对事物的实质起误导的作用。
如人们都有“冬天手摸铁比摸木头冷”的感觉,学习“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后,产生错误的理解:“同一地点铁块温度比木头低”。在目睹造成的伤害或快走绊倒经历后,又形成“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的错误认识。以上这些直觉由于“先入为主”,早在学习科学之前已被学生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4.观教学中类比等造成的负向迁移
直观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可分为实物直观、语言直观、教具直观三种方式,但是它很难全面准确反映客体实质及特征,常常是一方面产生正迁移,另一方面形成负迁移,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将电流用水流比喻,对电流形成的原因,电流方向,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教学起了促进的正迁移作用;但是又形成电荷从导体一端“流”到另一端,电流越来越弱的负迁移。
上一页:
下一页: